说起大众汽车,咱们中国人心里头的情感可真是复杂。
想当年,一句“拥有桑塔纳,走遍天下都不怕”,那可不只是一句广告词,简直就是一代人对汽车梦的全部想象。
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大众车就是身份和实力的象征,开在路上,那回头率绝对不比现在开一台跑车差。
可是,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,如今再看大众,日子好像没那么好过了。
销量从最高峰的四百多万辆,一路往下掉,现在连三百万辆的大关都守得有点吃力。
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?
其实,看看那些已经从我们视线里消失的大众车,答案就藏在里头。
它们就像一面面镜子,照出了大众的辉煌,也照出了它在中国市场一步步走来,踩过的那些坑。
要说大众在中国的老本,那必须是桑塔纳和捷达这两位“开国元勋”。
桑塔纳,1983年就来了,比很多看这篇文章的人年纪都大。
那时候,它就是“高级轿车”的代名词。
它教会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司机什么是汽车,也开启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合资时代。
它在中国生产了整整40年,直到2023年才正式停产。
它的离开,不是因为它卖不动了,而是时代真的变了。
当满大街都是新能源车、智能汽车的时候,桑塔纳这位老兵,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,可以光荣地退休了。
我们对它,更多的是感谢和敬意。
而捷达,更是深入千家万户的“国民神车”。
皮实耐用,修起来便宜,是它最大的优点。
很多人的第一台车,或者在驾校里练手的第一台车,就是捷达。
它陪伴了我们28年多,承载了太多人的青春回忆。
后来,大众很聪明地把“捷达”这两个字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品牌,用另一种方式继续在中国市场发光发热。
所以,桑塔纳和捷达的离开,不是失败,而是功成身退。
但是,不是所有从德国远道而来的大众车,都能像桑塔纳和捷达一样好命。
有很多车,在国外卖得风生水起,一到中国就“水土不服”,最后灰溜溜地退出了市场。
这里头最典型的,就是开迪。
这车在欧洲,就是个拉货、家用两不误的全能小能手。
大众觉得,这么实用的车,中国人肯定喜欢。
可他们想错了。
咱们中国有自己的“神车”,五菱宏光、长安之星,几万块钱就能买一台,又能拉人又能拉货,性价比高到天上去了。
谁会愿意花十五万,去买一台看起来像个面包车的开迪来拉货呢?
定位太尴尬了,想拉货吧,太贵;想当家用车吧,它又不够舒适和豪华。
所以,开迪在中国市场的失败,就是因为它完全没搞懂中国老百姓的真实需求。
同样没搞懂中国市场的,还有夏朗这款MPV。
德国人造车,总喜欢强调驾驶感受、底盘扎实。
夏朗确实是一台开起来很不错的车,很有德味儿。
但问题是,在中国买MPV的人,尤其是买这个价位MPV的人,最看重的是什么?
是后排的舒适度,是车内的空间感和豪华感。
你看人家别克GL8,早就把中国市场研究透了,大沙发一样的航空座椅,宽敞得能翘二郎腿的后排,这才叫商务接待,这才叫家庭出游。
夏朗在这方面,就显得太“朴实”了,完全没抓住重点,最后销量惨淡,也是意料之中的事。
还有像朗行和朗境,一个是朗逸的两厢旅行版,一个是跨界版。
在欧洲,旅行车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,但在咱们这,很长一段时间里,老百姓都觉得“有头有尾”的三厢轿车才算是一台真正的车。
所以这两款在设计上其实挺不错的车,也因为不符合主流消费习惯,没能火起来。
除了这些定位失误的车,大众还有几款车,它们的停产更让人觉得可惜,可以说是“悲情英雄”。
这些车本身都是好车,甚至可以说是精品,但就是因为太超前,或者说品牌撑不起价格,最后成了叫好不叫座的典型。
这里面,名气最大的就是辉腾了。
那句“不怕奔驰和路大,就怕大众带字母”,说的就是它。
这台车是当年大众集团掌门人皮耶希的梦想之作,完全是按照对标奔驰S级、宝马7系的标准来打造的,手工制造,用料奢华,还有一颗强大的12缸发动机。
可以说,它除了那个VW车标,哪哪都像一台顶级豪车。
可问题恰恰就出在这个车标上。
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,大众就是一个亲民的品牌,谁会愿意花一百多万甚至两百多万,去买一台看起来像大号帕萨特的大众车呢?
它的极致低调,反而成了它最大的硬伤。
辉腾的失败,给所有汽车品牌上了一课:车造得再好,如果品牌形象跟不上,消费者也是不会买单的。
有了辉腾的教训,大众后来又尝试了一次,推出了辉昂。
这台车和奥迪A6L是同一个平台出来的,底子非常好,价格也比A6L便宜不少。
大众的想法很简单,用更实惠的价格,给你和奥迪差不多的体验。
可结果呢?
辉昂的销量跟奥迪A6L比起来,连零头都不到。
现实又一次证明,买这个级别车的人,面子和品牌价值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。
大众的品牌,在豪华车这个领域,始终还是差了那么一口气。
最后,还有一些个性鲜明,但注定小众的车型。
比如尚酷,那帅气低趴的轿跑造型,迷倒了多少年轻人。
它是一台纯粹为了驾驶乐趣而生的车,但双门的设计和狭小的后排空间,决定了它只能是少数人的“大玩具”。
很多人都是在它停产之后,才开始怀念它的好,真是直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。
还有更小众的Eos,一台硬顶敞篷跑车。
大众能造出这样的车,本身就很有勇气,但在中国市场,花四十多万买一台大众的敞篷车,那真是需要极大的情怀和财力,保有量自然是少得可怜。
当然,还有甲壳虫,这台车不只是大众的,更是全世界的文化符号。
它经历了70多年的风风雨雨,那圆润可爱的形象深入人心。
它的停产,不是因为车不好,而是因为整个汽车消费的潮流变了,大家现在更喜欢SUV,更喜欢大空间。
甲壳虫这个美丽的童话,最终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,画上句号,留给我们的,是无尽的回忆和情怀。
98配资官网-炒股股票配资网站-北京正规股票配资平台-在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